创新型高端人才促进渔具行业的健康发展

来源:鱼钓社 1.9W

2015年的钓具市场,相比往年,无论是钓具企业,抑或钓具终端店,市场环境差。竞争压力大等问题都相应凸显。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由于物价上涨,企业用人成本加剧;另一方面,面临用人难,难用人的尴尬境地。不得不说,人力资源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钓具企业的发展。

创新型高端人才促进渔具行业的健康发展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人员的流动是正常,钓具行业的人员流动,相比许多行业,或许更为普遍。由于行业准入门槛较低,在钓具企业任职的技术或者业务人员都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可以选择自己创业,也可以选择能给予更好待遇的企业。不过在现有的情况下,却出了一些不正常的反应:企业在遭遇多次的人员流动,尤其是关键团队成员的出走,对企业发展造成影响之下,也加深了企业对用人的迷惑。

行业人才制度的缺失这也为企业发展带来后续动力不足等问题。特别是中小企业,以钓具行业为例,大部分的钓具企业是民企,其中很大一部分又都是家庭作坊式的小工厂,即便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品牌企业,也大多呈现一种家族化、原始粗放的管理模式。在这些企业里,不仅是公司的发展方向等核心理念掌握在老板手里,就连生产、销售、哪怕出差安排等细微处,也都老板说了算。老板的眼光则更多地放在他们起家时依靠的那些东西如:产品、技术、市场、设备和工艺上。公司到了一定规模后仍摆脱不了个体户事必躬亲的行为方式。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钓具行业现有的职业经理人存在是极少的。老板事无巨细亲自上阵,又怎能将企业的经营管理,乃至企业的发展变局、生死存亡交到职业经理人手里?一些曾经聘用职业经理人的企业,最终走向就是,职业经理人做的很多工作老板们要么视而不见,要么认为是无用功,而职业经理人则认为老板不懂管理,只是商人。

不过,随着钓具行业的发展及企业的壮大,不少企业开始谋划新的发展定位,新三板挂牌、计划上市,开拓新领域,布局互联网。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就需要有专业的人才,摆脱一些管理上的弊端。完善公司发展的不合理之处,启动全新的项目管理模式,这也就给了职业经理人存在的必要和空间。作为以后发展的趋势,职业经理人是更多企业的最佳选择。

作为一名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他必须要有管理艺术、领导水平和组织才能,重视人才的作用,挖掘人才的潜能尤为重要。一些做业务或者技术出身的职业经理常常把自己仍然当成业务员或技术员,工作中身先士卒,冲在前面,却往往忘记了自己的最大职责在于率领整个部门的人去完成工作。这样的职业经理一般业务或技术都非常好,而且绝大多数也是因为在业务或技术方面的突出成绩而被提升起来的。但是对管理并不擅长。

除去工作单位的转换之外,很大的一部分在职者,在离职以后,选择自己创业,开启自己的钓具事业之路。对他们来说,在职多年,自身完成了技术、人脉、渠道等各种资源的有效积累,加上钓具行业的准入门槛低,他们希望借此打造自己的优势,创建自己的事业,完成离职以后最华丽的转身。那么,对于这批创业一族来说,在职积累的资源能够为他们的事业带来什么?

多年前,四川成名的小药公司只有仅仅数家,而如今的四川饵料企业却不下百家,其中许多便是从原先的企业不断跳槽的业务经理、技术人员。一家企业的工作人员就能分裂出数家,甚至十数家的。而全国每年增长数以千家的渔具企业,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此转化。这样的分裂,就容易形成期固定的特点。譬如,制漂企业出来的员工创业,就多还是以浮漂切入市场,饵料、钓线、钓竿工厂跳出操办企业的,绝大多数都存在与原工厂产品惊人的相似性。

往往有两大类的人才在自主创业中占据一定的优势:一种是技术型,掌握制造业的核心,在原料供应、产品加工、研发创新等环节具备独特优势,在企业生产方面具有带动作用;二是把握渠道,在销售网络上占优,在原有公司的基础条件上积累了客户资源,能够快速建立新的销售渠道体系。

跳出来的人才,有自身优势,也必然存在短板之处。以技术型人才为例,在自己创业之初,对在职企业的产品线熟悉,并形成一定的依赖性,刚开始就希望通过简单的复制,或是改变,就转换为自己的产品,这样一来,就必然带来一个问题“同质化”。

同质化就像一个包围圈,众多的企业处于其中无法自拔,导致产品市场竞争乏力。同质竞争的背后,有时候只是低价和低质。踏上创业道路,不仅需要完成人物角色的转变,随其变化的,还有肩膀所承担的责任和压力。作为创业一族,企业产品定位、市场扩建、品牌塑造都将提上日程。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扬长避短,成为创业一族急需考虑的问题,而不是幻想着用在职资源换来一马平川的事业大道。

不论是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发展,还是规范化运作,抑或是自主创业,构建稳定的经营团队,都必须以自身的专业及职业打造发展。

热门标签